白茅藉藉 谁说无名? 世界观热点
“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缓理征徭词讼。”此句出自汤显祖名剧《牡丹亭》中的《劝农》一折。戏中杜丽娘之父杜宝在春耕时节巡行乡里、劝课农桑。
清时,《劝农》一戏是在先农坛举办耕藉礼的保留剧目,特称《杜宝劝农》。光绪、慈禧死前一年(1908),三月初一在颐乐殿演戏,第一出戏就是《劝农》。
耕藉之礼,可追溯至周礼。天子、诸侯在春耕前举行耕作仪式,以寓劝农之意,此后历代均沿袭此制。最早有明确纪年的耕藉礼,见于《史记》,载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亲耕之事。
(资料图)
籍、藉、耤,古时是通假字。耕藉,又可写作“耕籍”或“耕耤”。如《史记》写作“籍田”,《礼记》《汉书》《旧唐书》写作“藉田”,至明清以后则多写为“耤田”。籍、藉源出于耤字。据古文字学家康殷《古文字形发微》认为:“耤,即人伸臂而耕的侧视图。”
藉、耤是多音字,一读如jí,一读如jiè。籍字只有jí一个读音。据《辞海》,藉、耤有“借”义,《易经》“藉如白茅”、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均应读“jiè”。
籍字,则无“借”义。书籍、籍贯、国籍等词也不能写作藉或耤。
藉田的藉,解释不一。《后汉书》载“籍,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又有解释为“借”的。如郑注《诗经》说“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藉田”。“藉”字还转义为“助”,如《孟子》载:“助者藉也”,据历史学家徐中舒考证:“凡且声字,多与耤相通。租税之称,鉏耡之名,当即由藉转变而来。”
耒、耜是农具之本
耒、耜是最早的农具。
《周易》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zhuó)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包牺氏即伏羲氏,伏羲教会先民捕鱼狩猎。取代伏羲的神农,则指导民众使用耒耜。
《韩非子》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大禹治水,同样手持耒、臿。
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砖中,现存《神农氏耕作图》《大禹治水图》两图,神农耕作、大禹治水,都手持耒。
《管子》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耒耜是农具之本。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在其名篇《耒耜考》中,做了大量考证,如:
一,耒与耜是两种不同的农具。“耒下歧头(两齿),耜下一刃(直刃或凸刃),耒为仿效树枝式的农具,耜为仿效木棒式的农具。”
二,古代农具的演变,耒和耜是基本。耒演变出锹、锸,耜演变为耕犁:“耒、耜两种形式,农人既须兼备,而终能遵献各自的道路演进者,乃因耒、耜二物,各有其通行的领域之故。”
三,古钱币的造型,仿自古农具。“从甲骨、铜器,到武梁祠石刻,将及千有余年,此千余年中,耒的演变,亦有可徵者。今传世古钱币有圆足布、方足布、尖足布者,即古农具的仿制品。”
耤,以耒为部首,代表使用耒的方式。甲骨文中之耤字,像人侧立推耒,举足刺地之形。“耒”字,下部有一短横,即为脚踏之处。
《月令·孟春》载:“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用耒耕作,所谓推,是要脚上给力的。
孔门“牛人”不叫“耕”
战国以前,两人共作,称为耦耕。
耦耕的耦,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均像二耒并耕之状,由此耦成为一对、一双的偶字,如《尔雅》解释说:“偶,合也。”
牛耕源起于何时,史学界说法不一,最早追溯至商代。可以确定,在两汉之时,牛耕已经推广至全国。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向全国推广用耦犁,二牛三人的办法,使铁犁和牛耕法逐渐普及。牛耕兴起,耒耜退居其次。
《史记》载,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两位“牛”人,一位叫冉耕,字伯牛,一位叫司马耕,字牛。
冉耕是孔门一期的弟子,患有恶疾,据说是麻风病,孔子去探病,不停地叹息,这么好的人怎么得了这种病?(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耕之名,是不是能证明春秋时就已普及牛耕了?
《论语》中只提冉伯牛,不见冉耕之名。《论语·雍也》中,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仲弓是冉耕的晚辈,被孔子比喻为“犁牛之子”。此句之犁牛,有争议,一说指耕牛,一说指杂色牛,或作黧牛。骍且角指毛色纯红且牛角端正,与之相对,把犁牛理解为杂色牛,更合理。
司马牛为人多言而躁,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仁者,有话慢慢说。汉代孔安国《论语叙录》说,司马牛又叫司马犁,明代陶宗仪干脆把司马牛叫作司马犁耕。
清代学者王引之考证,耕字是误写,应为“牼”(kēng,牛胫骨)。“古者耕以人耦,不用牛力,作耕非本义也。”司马耕应该叫司马牼,冉耕应该叫冉牼。
白茅成了救命稻草
“藉用白茅,无咎。”《周易》的这段六字爻辞,意思是用白茅为席,主顺利平安。
藉指以物衬垫,白茅在古代被当坐垫用。《六韬》说“吕尚坐茅而渔”,姜太公钓鱼,就是坐在白茅上。
先秦之时,白茅普遍用于国家祭祀。天下兴亡,白茅成了救命稻草。
《庄子》中有位奇葩祝史,大祭之时,跑到猪圈里去开导猪,白茅铺好了,你要想开点:“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斋),藉白茅,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庄子不屑地说,为彘谋,假惺惺。
三国时魏有古曲《为君既不易》,有句“虽薄供时用,白茅犹为珍”。从秦始皇、汉武帝到宋真宗,热衷封禅,封禅时白茅不可或缺。《史记》载,管仲曾向齐桓公介绍封禅流程,“古之封禅,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一茅三脊,一说是白茅,一说是菁茅,箐是蔓菁,茅是白茅。
祭祀时,白茅除了当垫子,还用来滤酒,说法同样出自管仲之口。据《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桓公率军攻楚。楚成王派使者来问:“你在北,我在南,大家风马牛不相及,何故来犯?”大臣管仲回答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包茅指包裹物品的白茅。缩酒指将束茅立于祭前,浇酒于茅上,酒慢慢渗入,过滤掉酒渣。
上古大祭,还有个形式叫裂土分茅。明代张岱《夜航船》载:“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封诸侯,各以其色与之,帱以黄土(黄,取王者覆被四方之义),苴以白茅(白茅,取其洁也),归而立社,谓之列土分茅。”
《诗经》里的白茅是定情物
蒲萄压酒开银瓮,
野鹿充庖藉白茅。
共说从官文采盛,
不闻旧尹赋《祈招》。
此诗是元末明初时诗人郭钰与友人春游,唱和所作。其中“野鹿充庖藉白茅”之句,打回的野鹿要放在白茅上,以备祭礼。
《诗经》中有一篇颇具争议性的《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现在评论此诗的文章,更多把《野有死麕》看作一首情诗,诗中的“吉士”是位猎人,将死麕(鹿肉)用白茅包束作为示爱信物。《毛诗序》认为此诗是“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
到了近代,胡适在《谈谈诗经》中,认为《野有死麕》是是写男子对女性的勾引,但只是所谓“初民社会”的风俗,无可厚非:“《野有死麕》的诗,也同样是男子勾引女子的诗。……此种求婚献野兽的风俗,至今有许多地方还保存着。”
《诗经》中以茅草比喻女性的诗句不少。如《静女》一篇中的“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硕人》一篇中的“手如柔荑”。荑指茅草初生的嫩芽。
再有《出其东门》一篇中的“有女如荼”,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荼是“茅华轻白可爱者也”,荼指茅草生出的白花。不过,《诗经》中的荼,并非都指茅草,如《困学纪闻》认为,“谁谓荼苦”的荼,指苦菜,而“以薅荼蓼”荼,指陆草。
从《诗经》来看,上古时白茅是用来“包”“束”鹿肉的,而不是“藉”。在日本,做粽子是用白茅将糯米包起来,再用稻草灰碱水将其煮熟食用,因此棕子称作“茅卷”。
“藉藉”其实很有名
现在粉丝圈,很流行一句话:“陪你从籍籍无名到光芒万丈。”籍籍无名这个词被当做成语,虽经《咬文嚼字》等很多刊物曾撰文辨析,这个词意思不通,来路不明,仍不绝于耳。
在古代诗文典籍中,藉藉或籍籍主要有三意:一形容杂乱众多,二形容众口喧扰,三形容声名盛大。
陈子昂诗中的“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韩愈诗中的“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再到苏轼词中的“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藉藉”或“籍籍”都是用来称赞对方名气大、声望高的。
显而易见,“藉藉无名”字面上看自相矛盾。或可作“寂寂无名”。
金庸小说爱用“藉藉无名”这个词,如《笑傲江湖》中说,岳不群名字虽然叫作“不群”,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名声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说话,岳不群一样和他们有说有笑,丝毫不摆出华山派掌门、高人一等的架子来。”
藉,或籍,与名声相关,见于《史记》。赵高常在胡亥面前说蒙毅坏话,蒙毅以秦穆公、秦昭襄王、楚平王、吴王夫差误杀忠臣良将为例,为自己辩解:“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清代周寿昌考证:“用白茅之藉,言声名得所藉而益盛也。”唐代司马贞把“藉于诸侯”解释为“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这就是成语“声名狼藉”的出处。
狼藉何解?据《埤雅》,“狼远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起卧游戏,多藉草,草皆乱,故曰狼藉”。狼藉的藉,应该作践踏义。
茅房、茅厕有什么分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公元760年,草堂初成,杜甫写了这首《堂成》,自谦不敢和扬雄宅相提比伦。唐代诗人刘禹锡写出名作《陋室铭》,同样拿扬雄说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诸葛庐、子云亭和杜甫草堂,可谓史上三大“草房子”。
白茅盖建起士大夫们的精神空间,尤以宋时为盛。据统计,含“茅屋”“茅舍”“草屋”“草堂”等语的唐诗,约有400首,宋诗则有近2000首。宋时士人常以“草茅”自喻,标榜“能言天下事而无所忌”。宋高宗时写公文的第一笔杆子綦崇礼有名句:“杂宫锦于渔蓑,敢忘君赐;话玉堂于茅舍,更觉身荣。”
茅舍、玉堂不矛盾。春秋时齐景公的“玉堂”就是茅舍。齐景公兴建露寝之台(行宫),跟晏子炫耀说:“美哉,泱泱乎,堂堂乎。”《说苑》载,露寝之台建成后,齐景公迟迟不住,因为台上猫头鹰的叫声很是扰人。巫士柏常骞忽悠齐景公“筑新室,为置白茅焉”,茅屋建成后,猫头鹰叫了一声就伏阶而死。晏子早看破,柏常骞只是借着白茅,行装神弄鬼之举。
白茅不意味着就是好名声。《离骚》中说“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诗中的白茅,比喻的是小人。
说茅屋,不得不说茅厕。《红楼梦》中就有茅厕这个词。茅厕的厕现在统读为“cè”,一度要读轻声“si”,现在四川、湖南等地还是这个音,《金瓶梅》中写作“毛司”:“令秋菊搅草纸倒在毛司里。”很讲究,倒像个衙门名。
学者李零在《天不生蔡伦》中论述,茅厕不是茅草房,搅茅棍实是搅屎棍。“我们老家把厕所叫茅间,只有短垣,没有屋顶,茅草何以施之?原来他们是以茅称粪。”此茅原来非彼茅,望文生义确实要不得。
关键词:
精心推荐
- 去年京津冀工信部门推进签约570多项高端高新项目
-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增长迅速
- 1至2月河北省工业生产平稳开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 浙江绍兴15日0-21时新增41例确诊病例
- 沈阳大气优良天数达近5年来最好水平
- 辽宁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 首站定点冷库加强疫情防控
- 辽宁省25个博士后团队冲刺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新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 全国首部涉及“非现场执法”的法规施行 浦东新区打造引领区数字化城市治理样板
- 杭州一封控小区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 前两轮检测均为阴性
- 集采未中选药品现在怎么样了?这组数据告诉你
- “海归”博士后王暾:专注灾害预警科技创新 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 福建宣判一起涉恶案件 10人犯罪团伙强迫交易、非法采矿获刑
-
中新网郑州12月15日电 (记者 韩章云)针对近日网友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康县支行员工夏某华吃空饷一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
-
中新网宿迁12月15日电 (记者 刘林)“房子干净又敞亮,社区漂亮又整洁。”15日,家住江苏宿迁牛角淹社区的袁有亮谈起新家,兴奋的心情
-
中新网通辽12月15日电 (记者 张林虎)15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公安局获悉,该局打掉一个帮助网络犯罪转账的“跑分团队
-
中新网安徽阜阳12月15日电 ( 成展鹏)12月15日,规划占地面积2500亩、投资总额75亿元的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内一片繁
-
中新网杭州12月15日电 (郭其钰 张益聪)从焦虑不安到互帮互助,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新城市广场B座里的257人经历了难忘的72小时
X 关闭
行业排行
- 1、深圳:积极推进旅游业恢复 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 2、保定定州提出一系列发展措施 引领体品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迈进
- 3、河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
- 4、太原阳曲人才公寓项目开启施工招标工作 共有1954套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 5、山西出口钢构件顺利发货 为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6、上半年泰州姜堰实现新签约亿元和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5个 计划总投资208.319亿元
- 7、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因为他,“内卷”成为网络热词
- 8、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均在呼伦贝尔满洲里市
- 9、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7例 其中本土50例
- 10、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 其中宁波6例、绍兴39例
X 关闭
产业
-
白茅藉藉 谁说无名? 世界观热点
“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
-
上市公司热议高质量发展路径 人...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
-
世界百事通!今日最新更新内容 ...
目前李易峰“翻车”后要赔偿上亿律师解读明星嫖娼后果严重的关注度...
-
“丫丫”平安回到北京动物园 世...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在有关部门和京沪两地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共同...
-
当前看点!湖人官方祝“logo男”...
直播吧5月28日讯 今天是传奇球星杰里-韦斯特85岁的生日,湖人官方...
-
环球微动态丨日语学习打卡 第13...
1 动词て形+いきます/きまし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状态或事态...
-
年9月17日最新相关报道消息 青...
今天大家应该都在关注青金石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具体有这五大好处这...
-
【天天报资讯】一粒纽扣电池能污...
1、一节1号有汞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完全失去农业利用价...
-
克罗地亚足球队世界排名(克罗地...
克罗地亚足球队目前排在了第12位,而克罗地亚足球队的积分是1632分...
-
骨折吧百度贴吧_骨折吧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骨折吧百度贴吧,骨折吧相信...